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动态 >> 医院动态 >> 正文

健康宣教 | 再来说说生长痛

日期:2020-12-18 发布单位: 文字:

最近,我院门诊综合外科夜间急诊仍经常有夜间或入睡后下肢疼痛的患儿前来就诊,经查体及检查,果然大多数孩子的诊断都是生长痛。
很多家长仍然不了解生长痛,对这个症状心存困惑和疑虑,下面,让门诊综合外科的医生再带您详细了解一下生长痛。

 

生长痛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生长痛的病因迄今为止仍不很明确,多数专家认为可能与解剖、生长速度、活动强度、痛阈及心理因素等关系密切,尤其是生长期儿童骨骼增长迅速,下肢股骨、胫腓骨增长速度快于周围神经纤维、肌肉等组织而产生牵拉性疼痛。另外生长期儿童组织、细胞代谢旺盛,白天儿童活动量相对较大,产生的乳酸等代谢产物较多,聚集于神经、肌肉间隙刺激神经末梢引起肌肉酸痛。同时与下肢发育异常(扁平足、膝外翻或内翻、关节松弛、股骨前倾、胫骨过度扭曲、两下肢不等长等)、患儿痛阈值低及社会因素心理因素相关。

 

生长痛有哪些特征

生长痛 临床诊断标准 为:
①发作年龄3~12岁。
②疼痛发生于白天晚些时候或晚间。
③可能几天、几周或几个月不发生疼痛。
④疼痛持续3个月以上。
⑤疼痛部位为两侧大腿、小腿和膝关节处,活动不受限,不伴跛行。
⑥体格检查无骨科异常、红肿、压痛、感染或关节活动度减少。
⑦实验室检查结果均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内。
⑧排除其他器质性病变。

 

生长痛的诊断

儿童下肢生长痛的影像学表现: 下肢膝关节及胫骨X线平片表现为正常。MRI呈两侧膝关节、小腿对称部位的骨髓腔及胫骨前软组织内的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影,认为是骨髓和软组织的水肿改变。以上病理变化是一种可逆性过程,随着损伤因素的解除、生长发育的成熟,可完全自愈。
儿童下肢生长痛的影像学鉴别诊断: MRI对骨髓异常的检查非常敏感,是诊断骨髓水肿的金标准,为儿童下肢生长痛主要的检查手段。
★注意:生长痛的疼痛症状尚需与外伤骨折、关节炎、滑膜炎、关节感染、骨结核、骨肿瘤、血液系统恶性肿瘤骨痛等疾病鉴别。
儿童下肢生长痛的影像学改变具有X线平片表现正常、MRI呈两侧对称性骨髓水肿征像的特征,结合年龄、活动等临床体征,排除感染肿瘤等疾病,即可作出临床诊断。

 

生长痛的治疗

临床上大多数学者采用物理治疗、补钙止痛等药物治疗、鞋垫干预、行为认知治疗等缓解症状的方法治疗。

1、物理治疗

患儿采取疼痛部位温水热敷、按摩的方法缓解疼痛。物理疗法实施期间所产生的温热感还可提高患者舒适度, 减少对疼痛的恐惧。

2、药物治疗

部分学者认为对于下肢生长痛合并有低骨密度的患儿, 临床可给予钙制剂加以治疗,以改善骨密度。微量元素缺乏者, 给予锌、铜以及镁元素等微量元素补充可有效缓解患儿生长痛现象。

3、鞋垫干预

采用矫形鞋垫如三平面楔形鞋垫或矫形器治疗,降低站立和步态时足旋前的度数。病例报道显示鞋垫干预治疗可消除腿部疼痛的发作,被证明对旋前足和腿痛儿童是有效的。

4、行为认知治疗

就下肢生长痛病症来说, 最为主要的措施是向患儿及其家属讲解该病症,减少患儿对生长痛的焦虑和恐惧,运用情绪疏导疗法鼓励患儿表达自已的情绪体验, 降低痛觉的敏感性,减轻家长的心理负担,提高了患儿疼痛的阑值,以达到治疗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