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根据疫情前线战士李焕莉自述整理)
编辑
时间:2020年2月1日
地点:流调人员居住地
人物:李焕莉护士
事件:为了更快、更好地穿脱防护服、节约时间,毅然剪去长发
编辑
时间:2020年2月1日
地点:西安市胸科医院
人物:李焕莉护士、周梅桂医生、李强护士(由左至右)
事件:第一次执行流调任务
1939年,为了打击日寇,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医护工作者义不容辞支援革命后方,建立延安中央医院,开启了一段救死扶伤的峥嵘岁月。
2019年,八十载薪火相传,笃行致远,一代代儿医人孜孜不倦,锐意进取,传承“厚德、至善、精业、进取”的儿医精神,从昔日革命红旗飘扬的延安中央医院到如今陕西省、西安市唯一的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于一体的三级甲等儿童综合医院。
2020年1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后,全国的医务工作者纷纷向“疫”区集结,发起了新时代医者仁心的美丽佳话。作为延安中央医院的传承者——儿医人在院党委的号召下上千人请缨。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在第一时间积极报名,心里暗自发誓,如果有幸被选中,一定要勇敢面对疫情,绝不辜负党和医院对我的信任,充分发挥自己十七年丰富的护理工作经验,向党组织敬礼!
1月31日上午,如愿接到医院通知,正在休假中的我匆匆收拾行囊。我们的任务是参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流调工作,在西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经过连夜的培训学习后,我们四人一队组成流调编组里的29号小分队。无论白天还是晚上,只要接到指令,口罩、帽子、护目镜、手套、鞋套、防护服、隔离衣全副武装,第一时间赶到疫情最危险的地方,对确诊患者和高度疑似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时间就是生命,我们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展开调查,获取信息。因为要追溯到患者发病前14天的生活轨迹和接触史,大多数的患者很难记的特别清楚,这对于我们就是另一种形式的挑战。我们会有运用护理工作的“四心”循序渐进的引导患者协助我们完成流调内容。一般情况下,每流调一名患者,需要在病房内坚持三到四个小时,一场调查下来已是汗流浃背。走出病房后,我们要在三个小时内完成所有的流调报告,上传至指挥部负责人。通常情况下,一单任务从出发到报告完成需要六到七个小时。流调工作的特殊性,加上作息时间不规律,睡梦中经常会出现患者行动轨迹中的场景,我们玩笑似的称呼自己为“新冠追踪者”。
在流调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碰到有着极为紧张、焦虑不良情绪的人们,我们会尝试着 倾听、引导、 拉家常,缓解其心理压力,告诉大家要相信医生,相信政府,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使命,让我们舍小家顾大家毅然赶赴一线;责任,让我们坚决要和疫情斗争到底;爱,让我们共同拥有健康的未来!
● 图文:护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