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医学教研 >> 健康宣教 >> 正文

【健康科普】让宝贝健康成长,家长可以这么做

日期:2021-12-16 发布单位: 文字:儿童保健中心

undefined

为帮助家长掌握家庭养育小技巧,让宝贝健康成长,我院儿保中心在近期成功举办了第十二期家长课堂——《家庭养育小技巧》,邀请经验丰富的宋雪瑞医生前来主讲。宋医生分别从养育观念、看护方法、看病原则、沟通技巧等多个方面,为家长们提供切实、高效、可行的方法。宋医生的讲解形象生动,将理论与现实相结合,与家长们一起互动探讨,家长们纷纷表示深受启发。

undefined

本次家长课堂采用网络直播的形式,讲座结束后许多家长询问是否有回放,遗憾错过这么精彩的内容。应家长的需求,特此整理为文字稿的形式,方便家长朋友们进一步学习。

养育观念篇

养育观念需统一,爷爷奶奶非主力

在带养孩子的过程中,主要照顾者的养育观念需保持一致。有的家庭有好几套养育观念,这会导致孩子思维混乱,不利于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甚至容易出现“钻空子”等行为。另外,爸爸妈妈不要当“甩手掌柜”,把养孩子这件事全权交托给祖父母,要适应自己角色的转变,从“父母的孩子”到“孩子的父母”也是自我成长的一个部分。婴幼儿时期正是建立孩子安全感的时候,父母如果在这个时候缺席,也不利于孩子日后的身心健康。因此,宝爸宝妈们必须投入足够的时间、情感和精力到育儿中。

过度溺爱要摒弃,不为面子作对比要摒弃大包大揽的行为,过度溺爱、瞌睡送上热枕头对宝贝们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情。家长可尝试给宝宝设置小障碍,例如,在孩子学说话阶段,他想要什么要鼓励他说出来,而不是他看一眼就立刻拿到他的面前。宝宝出现错误时也不要因为他还小就放任不管,若不加以约束引导,不利于后期规则感的培养。不要让孩子活在“别人家孩子”的阴影下,这样容易打击孩子的自信心、积极性,甚至影响亲子关系。

看护方法篇

情绪气质须尊重,早期干预不能弃

我们将气质类型分为困难型、容易型、迟缓型及混合型。气质类型没有好坏之分,但都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特点。比如,容易型的宝宝很随和、开朗,很容易与他人进行互动,但是外界刺激容易干扰他的专注力;困难型的宝宝任性、适应性差、容易发脾气,但是他们的情感更为丰富。因此我们要尊重孩子的气质类型,选择更符合孩子气质类型的带养方式进行养育。注重早期干预,在早期的亲子互动过程中,让宝宝在各方面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但不要过分追求完美。比如学习涂鸦绘画的过程可以培养孩子的手部精细动作、手眼协调和审美能力,而孩子画的好不好并没有那么重要。

饮食需平衡多样,身边常备湿纸巾1岁以内小婴儿以奶为主要饮食,超过1岁,奶逐渐转变为辅食角色,蔬菜、水果、肉、蛋、碳水每一样都需要给宝宝摄入,但不能要求宝宝每样都爱。最新的膳食指南提倡顺应喂养,也就是说父母负责准备安全、有营养的食物,创造良好的进食环境,而具体吃什么、吃多少,则应由婴幼儿自主决定。喂养过程中,父母要及时感知婴幼儿发出的饥饿或饱足的信号,充分尊重其意愿,耐心鼓励,但决不能强迫喂养。另外,宝宝的皮肤很娇嫩,因此不管是出汗了、排便了还是玩耍时弄脏了,都要及时用湿巾擦拭,这样不但可以避免生病,还有助于维持宝贝良好的情绪状态。

营养补品不滥用,很多细节要警惕

很多家长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钙铁锌硒维生素都要给宝宝补上,实际上这样的做法并不可取。现如今经济条件比较好,宝宝很少会出现多种营养素的严重缺乏,建议各位宝爸宝妈以食补为主,配合适当运动、合理管理睡眠。如果真的担心孩子营养素缺乏,建议咨询专业医生后再做决定。比起营养素缺乏,家长们更要警惕的是宝贝们的发育情况。当您的孩子在下述年龄段内出现任何一条,都建议您到专业的儿保科就诊。

看病原则篇

遇到问题不轻信,生病意外拿主意

由于网络和自媒体的飞速发展,家长朋友们可以从很多途径得到育儿知识,但是大家一定要擦亮眼睛,千万不要随意尝试“长高秘方、聪明药水”之类的偏方。大病去医院,小病不慌张,意外不耽误。如果孩子只是有些流鼻涕,没有其他任何不适,精神反应、饮食、二便都正常,那不妨注意休息观察一下;如果孩子发烧甚至抽风了,那一定要第一时间就医;如果孩子不幸遭遇车祸、高处坠落等意外,及时拨打120送医。

沟通技巧篇

玩耍沟通弃手机,理解观察少否定

虽然现在处于信息时代,但是家长在与孩子互动时,一定要少使用电子产品,因为电子产品会减少小朋友动手及互动交流的机会。尽可能多的与孩子进行亲子游戏,这样不仅可以增进亲子关系,还能刺激宝宝各种能力的发展。此外还要多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理解孩子,少批评指责孩子。

冲动生气先冷静,沟通交流掌时机冲动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孩子,因此,日常生活中家长一定要善于控制自己的脾气,与发脾气哭闹的孩子沟通时要掌握好时机。比如有的孩子想买玩具而家长不满足时会大哭大闹、满地打滚,家长这时候不能马上妥协,这会让孩子觉得只要哭闹了我的愿望就能达成,下次他还会用哭闹来解决问题;家长也不能过度批评孩子,这会加剧当下的亲子矛盾;讲道理也是不奏效的,因为孩子这个时候听不进去。那么我们该如何做呢?首先我们需要立即将孩子带离发生矛盾冲突的场合,找一个安静的角落冷静几分钟,一般孩子几岁我们就冷静几分钟,然后再跟孩子说为什么不买这个玩具,可能因为你已经有一个同样的玩具了,也可能因为这个玩具质量不好有危险。这样反复几次,孩子就会知道大哭大闹并不能达成所愿,从而改掉这个习惯。

方法很多,重在实践,希望每位宝爸宝妈们都能开心育儿,让宝贝健康成长!

温馨提示各年龄阶段孩子的体检时间

0-6个月的孩子每月体检一次;

6-12月龄孩子每2月体检一次;

3岁以上的孩子每年体检一次;

高危儿适当增加随访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