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引导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动态 / 正文

【健康教育】关注艾滋病患者心理状况

日期:2015-12-22 点击:

2015-12-01 防保科

艾滋病流行是全球都关注的社会问题,为关爱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让我们来关注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状况。

有调查研究显示全国保守估计有74万HIV患者或携带者,而只有34万人登记在册,即公开身份,这就说明至少有40万人未公开自己是HIV患者或携带者。其实从这个现象不难看出,社会缺少对艾滋病人的宽容与理解,更多的是有色眼镜的看人方式,所以导致大部分人群没有勇气公开自己的身份。甚至许多感染者最初遭到的歧视往往不是来自于社会而是自己的家庭。

艾滋病给患者带来的不仅是身体方面的折磨,更多的是心理上的压力。当获知感染后,患者会产生震惊、拒绝、愤怒、报复、恐惧、自惭、厌世等一系列对身体有害的心理应激。如何克服这种偏激的心理反应,保持平和心态,对感染者今后是否能自我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是非常重要的。

艾滋病病人应该正视自己已被感染的事实,同时认识到,只要保持乐观的情绪,感染者生存时间的长短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自己把握的,因此应正确地对待这种疾病和享受生活,学会与艾滋病病毒共同生存。在整个过程中,给病人心理卫生指导,向他们解释听到这类坏消息后的自然心理反应过程。对有慢性抑郁的病人,给与抗抑郁药,与心理治疗或心理卫生指导联合使用。医生的乐观、乐于帮助、抱有希望的情绪可起重要的治疗作用。

病人的配偶和家属往往比病人有更多更持久的精神负担,需要不断给予帮助,避免使病人受到更大的打击。

没有人愿意自己患上艾滋病,在艾滋病患者承担身体病痛折磨的同时也承担着来自各方的心理压力。所以,艾滋病人的身心健康都应该受到关注和理解。毕竟,我们需要防的是病,而不是病人。相信会有“零歧视”的一天,也相信终有一天,我们也能消灭艾滋病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