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动态

引导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动态 / 科室动态 / 正文

加强内涵建设,优化教学设计,提升教学效果——感染专业集体备课

日期:2024-11-25 点击:


       多年来医院高度重视医教研全面发展,感染专业负责西安医学院本科生《小儿传染病学》理论课与见习实践教学任务,在本科院校教育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也发现课堂互动不足,教学设计不够科学,学生能力考评形式相对单一,见习流程欠科学等问题。为了推动专业内涵建设,提升师资教学水平,2024年11月14日下午感染专业按计划开展本年度集体备课,对相关问题和新年度的教学工作进行讨论和准备。

本次备课由教研室主任刘小乖主任医师主持,感染专业授课老师及青年骨干共同参加。刘主任首先强调了集体备课的重要性,对备课的目的、主要流程等简要说明后开始教学活动。

第一部分,见习课程设计。刘瑞清主治医师作为见习带教师资进行详细分享。结合课程设置、学校学员分组、见习课程安排提出同一老师负责相对固定的内容,保证教学的相对同质化。家对既往见习带教中发现的问题和经验进行了分享讨论,对本年的课程进行了基本的分配,强调了教师排班、典型病例准备等事项。


 

刘瑞清主治医师见习带教分享


第二部分,理论课教学设计分享。

刘小乖主任分享小儿传染病总论教学设计,针对本科生的特点,讨论授课重点,大家讨论认为学科发展历史、基本概念、基本病理生理、初步的诊疗思维方式、学科发展方向为主要内容,重在吸引学员产生学习兴趣,对学科有个基本的总体认识。
       

 

刘小乖主任医师小儿传染病学总论课程设计分享

 

张玉凤副主任医师分享病毒性肝炎部分课程设计。张玉凤副主任医师按照教材设置展开,逐个讲述,但明确提出相对于本科生,如此授课信息量过大,重点不突出。大家反复讨论认为建议以总分结构进行课程设计,突出病毒性肝炎此类疾病的基本特征,而后以消化道传染、血液传染途径差异选取甲肝、乙肝为代表病种进行深入展开,以求突出重点、又体现临床流行病学变化。


 

张玉凤副主任医师病毒性肝炎课程设计分享


李瑞娜副主任医师分享流行性腮腺炎、流脑课程设置。李瑞娜副主任医师PPT整体设置规范有序,突出大纲要求,相对简明展开课程,设计病例吸引学员兴趣,设置引导性问题逐渐深入课程。大家讨论对部分布局、建议增加图像等更为直观的多媒体加深印象,提高教学效果。

 

李瑞娜副主任医师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课程设计分享


朱欣欣副主任医师分享结核病课程设计内容。朱欣欣副主任医师基于教材先讲解结核病总论,强调重点概念,之后重点讲解原发性肺结核、血行播散性肺结核等。其中原发复合征哑铃示意图印象深刻。大家讨论再次肯定了对于大章节的疾病先总后分结构更利于刚刚接触本专业的本科生。针对结核病的疗程深入讨论,一直认为对于本科生重点在于掌握基本治疗模式,不过度深入治疗细节。


 

朱欣欣副主任医师结核病课程设计分享

 

之后大家进一步对因工作安排未能到场的王军副主任医师等的PPT进行了讨论,对课程设计的优化分别讨论提出了进一步改进意见。

第三部分,分享讨论教学设计方法。首先由彭晓康副主任医师分享百日咳课程设计更新过程,之后由刘攀主治医师分享教学设计的常见方法。

彭晓康副主任医师分享由最初引用大量文献展示课程关键症状体征定义的背景、以发病机制引导各症状体征、以临床思维为基的诊疗分析,到今年的引入BOPPPS教学设计,在课堂导入、前测、课程中测试、小结等方面进行了优化。增加课堂趣味性,更重视互动,丰富了学生学习能力评价过程。体现学情分析的重要性,重视通过设计提高重点知识点的学习效果,根据不同的授课对象优化课程设计。 


 

彭晓康副主任医师分享百日咳课程教学设计改进过程

 

刘攀主治医师曾受派遣赴重庆医科大学进行教学设计方法学习,利用本次集体授课时机,通过说课形式,分享常用的教学设计方法等。大家充分认识到教材分析、课程导入、不同授课方法、重点概念的教法设计、教学反思的重要性。

 

 

 

刘攀主治医师通过说课形式分享常用的课程设计方法

      

通过集体教学活动大家彼此学习、积极讨论,即对教研室工作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对课程规范、设计有了更准确和丰富的理解,增进了集体荣誉感,提高了团队凝聚力,受益匪浅。

 

 

 

 

 

 

 

最后刘小乖主任总结教学讨论过程本身是核心理念传承和相互学习促进的重要方法,也利于提升临床带教规范性,做好教学对重点学科建设和专业的长期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希望大家广泛交流,持续学习,共同促进感染专业重点学科建设工作


 

师资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