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引导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动态 / 正文

【医疗动态】反复咳嗽、发热3年,肺上竟然张出好多“泡泡”!

日期:2017-10-18 点击:

普外一科

家住陕南的4岁男孩洋洋(化名)3年前因反复咳嗽、发热,最高体温39.2℃,被当地医院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当地医院给予抗感染对症支持治疗约1周,病情好转。但是3年间,洋洋多次住院,先后被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4次)和左下肺炎(2次),始终未能根治,当地医院曾经考虑患儿抵抗力差,建议家长给洋洋经常口服增强免疫力的药物治疗,但是最终效果仍不理想。

近期洋洋再次咳嗽、发热,最高体温达40℃,在当地医院治疗3天仍未见好转转入我院,胸片提示为左下肺炎,经抗感染对症支持治疗4天,洋洋病情趋于平稳,考虑到患儿近3年反复出现呼吸系统感染,且每次肺炎均提示为左下肺,不排除肺的发育畸形,后查胸部CT提示左下肺囊性病并感染,诊断为先天性肺囊性病。

CT提示:先天性左肺囊性病

先天性肺囊性病是较少见的先天性肺发育异常,系因胚胎期气管支气管异常的萌芽或分支异常发育所致,是肺内充满气体、气体/液体或液体的囊性占位性病变,病变可发生在支气管分支的不同部位和显示不同的发育阶段。先天性肺囊性变过去常统称先天性肺囊肿,现在则比较统一地统称为先天性肺囊性病。

胸腔镜下肺囊肿切除(术中)

通俗的讲就是由于肺的先天发育异常,导致一些肺泡失去了功能,成为没有用的“泡泡”,但是又占据了肺内空间,不仅影响到其他肺泡的发育,而且容易感染。

目前治疗的最佳方法是手术切除没有用的肺泡泡或者没有用的肺叶,给其他正常的肺泡一个合适的空间继续坚守“岗位”、履行“职责”。

常规手术后瘢痕(肺囊肿切除)

由于常规手术切口长,约15厘米,创伤大,目前较少采取。

胸腔镜下手术后瘢痕(肺囊肿切除)

微创手术由于手术切口只有3个约7毫米的切口,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已经在我院胸外科常规开展。

经过我院普外一科微创手术治疗,目前洋洋恢复良好,已经痊愈出院。

信息来源: 西安市儿童医院